医院概况

  • 院徽


    徽图案以汉源二字的首字母缩写“hy”组合而成的汉字“中”并巧演变成展翅飞翔的鸽子,结合代表医院行业属性的四心十字,宛如朝气蓬勃的人形,设计简洁明了,新颖独特,体现汉源县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厚重的医疗积淀。    

    字母“hy”有机交融,相辅相成,浑然一体,有机组合成抽象的中心字“中”,且巧妙地演变成展翅飞翔的鸽子,代表健康和谐,无私奉献,关爱生命的办院宗旨,结合代表医院行业属性的四心十字,宛如朝气蓬勃的人形,不仅体现出医院和病人的医患关系,而且表达出汉源县中医医院以人为本,救死扶伤的理念,整体充分凸显出汉源县中医医院的办院特色和文化精髓。   
    图形设计线条流畅,赋有现代设计理念的特征和视觉冲击性,展翅飞翔的鸽子自由地翱翔在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中,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,表明汉源县中医医院前进的动力和气魄以及追求卓效,锐意进取,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,符合中医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的医疗底蕴,彰显汉源县中医医院高超的医疗水平。    圆形象征凝聚力和国际化,主色调绿色代表健康、环保、诚信和生命,结合代表希望、热情、奔放和活力的红黄色调,充分昭示出汉源县中医医院充满生机的发展前景。
  • 院训

    厚德  仁术  继承  创新

     

    厚德:即广厚之德,乃立世之本。列为院训之首,突出了这是医者之首要条件,体现了淡泊名利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提升了以人为本的理念,弘扬了以崇高的品行和职业道德来厚待他人(病人)的美德。

    仁术:就是要有精湛的医术。要达到理想境界,需要博学和实践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只有掌握了高超的医术,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。

    继承:为建院之基。学习中医,研究中医,弘扬中医,都离不开对中医历史、经验的承接。不仅要继承中医医术之精粹,更要继承中医“医乃仁术”之医德。

    创新:是兴院之道。要发篁(huáng)古义,融会新知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做到不断进取,与时俱进。

    上述8字院训,各有重点,又融为一体,珠联璧合,互为呼应,这是我院建设之根本,是全体员工做人办事的准则,应该时时汲取,处处留意,勤勤恳恳,实实在在,为把我院建设成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、现代化的、符合广大人民医疗保健需要的中医院而不懈努力。

  • 宗旨

    融通中西  救死扶伤

    中西医理论融通,不在细胞分子层次,是在物理学量子、能量层次。目前言之尚早。但是技术上的融通确是随手拈来的事。我院职工当走技术融通之路,大家精诚团结,发扬中西之所长,用最有效的方法,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。

    融通中西,救死扶伤”,这是我院全体职工的响亮口号。取中西合璧之长技,彰显了我院医务工作者崇尚“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医院文化和道德追求,标志着我院医务工作者对医术精益求精、对学术力求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,凸显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、勤学苦练、热忱为患者服务的风貌,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的思想,也体现了我院构建和谐医院的理念和追求。

  • 理念

    “上善若水,仁心仁术”医者之魂

     

    “上善若水”语出《老子》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”意思是说,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,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。

    “上善若水”“仁心仁术”是中医传统医患沟通思想的最高精神境界。即怀着慈悲、仁义为病人辩证治疗;“仁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,“仁者爱人”,作为医务工作者,对病人的健康要有爱心,这是天职,故曰“仁心”。中医另一格言:“痌瘝(tōng guān)在抱”,就是说把病人的病痛看作是医生自己的病痛,把病人的健康当做自己的责任,必然处处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。

    “上善若水,爱养万物”关爱之心似无形之水,包容万物,又能汇于万物,用于此时此地也是如此,“生命之托,重于泰山”患者把生命和健康托付给我们——医者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善待他们呢?

    医学泰斗裘法祖就经常用“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,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”这句话来教导他的学生。

    明·裴一中《言医·序》中说:“学不贯今古,识不通天人,才不近仙,心不近佛者,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,断不可作医以误世!医,故神圣之业,非后世读书未成,生计未就,择术而居之具也。是必慧有夙因,念有专习,穷致天人之理,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,而后可言医。”意思是说: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,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(佛性),才华不脱俗出众,心灵不亲近于佛,即不具有慈悲之心,这样的话,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,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。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,并非读书未成、生活没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。它需要天资聪颖,并刻苦学习,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(佛性)之理,认真钻研古今之书,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。

    夫医生者,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!

    仁心:“仁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,“仁者爱人”,作为医生,对病人有爱心,这是天职,故曰“仁心。

    医者父母心,说的也是这个道理,对待我们的病人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,处处关心他们,了解他们的饮食起居,生活习惯,竭尽全力解除他们的病痛,真诚的盼望他们重新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,并时时刻刻鼓励他们树立痊愈的信心,积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疾病。

    病人极度痛楚的时候,不应该吝惜自己的同情心,在用药物解除疼痛的时候说几句安慰的话语,聊一些家长里短,用最通俗的词汇让他了解自己的病情,无形之中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,简短的几句关心的话便会使病人觉得舒适,从而更增加了对医生的信任,任何良好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,病患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纸处方,更需要的是真诚和信任。

    孙思邈的“大医精诚”就是不仅要求医者的医术精湛,还要怀有仁德关爱之心的信念,作为医者应该永远坚守这个信念,才不辱学医的初衷。如果我们因为时代与环境的变迁而违背初衷,甚至导致信念的扭曲,那么将是一个天大的讽刺。医者应该怀有最温柔和悲悯的心对待病患,其中交织着爱与隐忍,真挚而广博。

    每一个医者当看到病患希冀的眼神时,都会竭尽全力解除他的病痛。然而也会有许多的误解和矛盾发生在医患之间,面对这些矛盾和误解,我们只要坚持仁德关爱的信念,真挚地和病患交流和沟通,就会逐渐解除矛盾,消除误解,这当中,耐心是一个法宝,切不能急躁。经常劝诫自己,千万不能急躁,平和地对待事情,有时候隐忍未尝不是件好事,退一步海阔天空,把更大的关怀空间留给病患。

    唯有仁爱之心,方能有济世之术

    仁术:通俗一点就指“妙手回春之术”。光有一腔的热情而缺乏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是无法施行“仁术”的,对医生来说,是非常严肃的要求。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,逐渐地提高自己的技术。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正所谓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用在医生这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,学识再丰富,技术再高的医生如果一年不学习新东西就会落后得很远,如果三年不学那就将被淘汰了。

    在“仁心”的基础上,只有不断地创新,才能更好地施行“仁术”。

    仁心仁术是医学领域最高的精神境界,也是所有“为医者”的灵魂所在。

  • 院歌

扫一扫,手机端浏览